首页 > 鼓励全科医疗,增加细分专科,未来十年医疗行业发展方向,国家定调了!

鼓励全科医疗,增加细分专科,未来十年医疗行业发展方向,国家定调了!

2023年1月13日       来源:诊锁界综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及六个医疗服务行业在扩大内需,建立国内大循环发展格局的未来方向,通过节选梳理与分析,和大家一同探讨未来到2035年国家在医疗服务行业与扩大内需规划链接的政策导向。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jpg

12月14日晚,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其中关于医疗服务行业有六点值得关注,诊锁界节选并梳理如下:


一、增加养老育幼服务消费。适应人口老龄化进程,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增加普惠性养老和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完善妇幼健康服务设施,积极规划建设婴幼儿照护和未成年人保护服务机构及设施。


编辑观点: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在扩大内需规划中,养老服务和医养结合服务被最先提及,银发族是医疗服务消费群体的主力军,也是养老适老化的消费先锋,“银发经济”是医疗行业扩大内需、打开第二曲线的最为迫切的开发和鼓励点。


二、提供多层次医疗健康服务。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鼓励发展全科医疗服务,增加专科医疗等细分服务领域有效供给。


编辑观点:关于社会办医的精要内容“支持社会办医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鼓励发展全科医疗,增加专科医疗等细分服务领域有效供给”,结合近年来关于国家在医疗服务上的变革和动态调整,国家对社会办医的态度和定位越来越趋向“补充和协作”,一方面是在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广大基层欠发达地区提倡社会办医能够弥补常见和基本疾病的资源不足;对于医疗资源相对丰富地区,如一二线城市,在基础病、常见病之外,如康复护理、居家医疗、消费型细分专科、重症领域、国外领先技术引进、中高端医疗等领域,成为鼓励发展的重点方向。


鼓励发展全科医疗服务,除了当前公卫体系下的“家庭医生”制度,另一种是偏向“西方全科医学”“家庭医学”的全科医疗体系,能够很好纾解当前大医院人员拥挤的困境,也是分级诊疗的关键环节。但这需要最为普及的医疗保险与创新支付端的变革驱动,也需要足够的全科医学人才新鲜血液,国内已经出现了社会办医的“新型诊所”“港式/英式私立诊所”和“新型社区医疗”等基于此类全科理念而诞生,目前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已经涌现了苗头和一些代表性企业。


三、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着力增加高质量的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康复、健康旅游等服务。加强职业健康保护。


编辑观点:中医药事业是国家发展的文化名片和国人的医疗保健智慧,是人民大众可及的生活方式,并在三年以来抗击疫情中发挥了卓越功效。《规划》提到“着力增加高质量的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康复、健康旅游等服务”。中医药除了增加在基层医疗服务供给(社区卫生中心、中医门诊、中医诊所、中医院等形态)、中药材全链条品控、中医药人才培养、技术流派与经方传承、真实世界研究、医疗质量控制之外,也面临如何中医药服务上下游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的问题。中医保健、中医康复、新中医专科、智慧中医等产业形态五花八门,如何规范化、标准化、生活化也将成为长期发展的主旋律。


四、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适时优化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逐步将安全、有效、财政可负担的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五、培育“互联网+社会服务”新模式。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健全互联网诊疗收费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编辑观点:经过几年疫情催化,国内互联网+医疗服务已经初步形成了规模,行业涌现了早期玩家和头部企业,正在步入新的瓶颈阶段,医疗支付指向以及群众就医习惯仍然是“卡脖子”问题,但线上医疗的便利性以及未来数字经济的前景,“互联网+医疗健康”仍然是一个未来的重要医疗供给端,有待公立医疗体制改革推动,以及社会办医和科技创新企业、保险企业共同探索、丰富商业模式。


六、完善社会民生基础设施。补齐医疗领域建设短板,完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持续改善县级医院设施条件,补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础医疗设备配备,全面改善疾控机构设施设备条件,健全口岸公共卫生防控体系,提高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积极发展个性化就医服务。


编辑观点:《规划》还提到,“积极发展个性化就医服务”,背后的逻辑也容易理解,“扩大内需”势必将强调扩大国内消费水平,丰富多层次的医疗资源供给,如增强消费属性强的非严肃医疗领域、更高品质的细分医疗、次细分专科、强调中高端医疗服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引入境外国外优质医疗资源,发展境内医疗旅游等等举措,国人的健康保健意识和预防、康复意识在疫情后都得到了空前的加强,行业也出现了陪诊师等新型就医服务的周边形态,个性化、定制化、创新化的医疗保健和健康管理服务在发达国家如火如荼开展,国内相关大健康领域的聚焦服务也在市场环境下能够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