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造航母,小厂划木筏?中小医疗器械企业AI破局指南
2025年3月24日 来源:医械AI老兵
现状调查:大企业造航母,中小企业划木筏?
当迈瑞的AI监护系统像精准的哨兵24小时预警患者风险时,当联影的云端影像平台以30秒读片的速度碾压传统流程时,中小企业却仍在手工填表格、用Excel管理库存。
IBM报告揭示:45%以上的大企业已驶入AI深水区,而中小企业仅有29%在岸边试水。这差距,像极了泰坦尼克与独木舟——一个乘风破浪,一个随时可能被巨浪吞没。
中小医疗器械企业背后的阻碍,可归结为认知、技术、管理三大层面的矛盾。
原因分析:横亘在中小医疗器械企业面前的“三座大山”
1. 认知之困:从“AI抢饭碗”到“故步自封”
行业调研显示,中小企业员工对AI的接受度普遍较低,抵触情绪多源于对“技术替代人力”的担忧。
部分企业甚至以“数据安全”为由拒绝变革,实则陷入信息孤岛,限制了创新活力。
2025年1月,我连续打了15家中小医药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的电话,了解企业对“云文档”和“AI”的使用落地情况。
在云文档已经普及的今天,这些中小企业使用不足20%;AI基本是不知道,或听过但不知道有什么用。
当我提出可以给企业提供这方面专业培训时,基本上以”数据安全“为由,委婉的拒绝了。
也有中小器械企业通过内部培训+AI效率对比测试,员工抵触情绪下降40%(来源:艾瑞咨询《2023年AI落地实践报告》)。
2. 技术之殇:数据孤岛与能力缺失
中小企业数据散落本地孤岛,部门间互不相通,AI训练如盲人摸象,这也为企业运用DeePSeeK等AI工具增加了难度。
据了解,直到2025年初,还有很多中小医疗器械企业的生产、质量、仓储等部门之关键数据和信息,仍然处于无法互通的状态。
《中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报告2024》显示,数字化水平较高、由智能驱动的中小企业占比仅为3.2%。这个数据突显了中小企业包括医疗器械行业在内的各个企业面临的现状。
另外员工因缺乏培训,常抱怨“AI给出的答案不符合需求”,实则是技术能力不足的体现。
根据36氪《AI落地失败案例集》,缺乏培训确实是导致AI项目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用户接受度和技能掌握方面,导致AI系统的使用率低下,甚至影响项目的推进和成功。员工因不会操作而抵触,形成“越不用越排斥”的恶性循环。
3. 管理之痛:强推不如巧推
在AI落地过程中,管理层的“强推”策略往往成为一把双刃剑。
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在接触AI技术后,急于通过行政命令快速普及,例如强制要求员工使用AI工具处理数据、撰写报告等。
强推模式下,企业会忽略员工实际需求和使用AI的源动力,员工只能被动执行,无法提出改进建议,导致AI价值仅停留在表面。
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就像老板挥鞭子,员工装瞎子,最终导致技术与业务场景脱节,AI的应用自然无法顺利开展。
强推AI像逼人吃香菜——不爱的人只会吐得更快。
如何跨越这三座大山?三大策略让AI从口号变实效。
破局路径:三步让AI从“阻力”变“推力”
1. 培训+体验:让AI成为“效率助手”
任何新工具新技术在企业推广之前,先通过用实战培训+场景化体验,让员工亲见AI“秒杀”重复劳动,吃到甜头的员工自然会主动使用AI。
2019年我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内部推行云文档管理时,其他部门负责人回复“不好意思,我们部门不需要用这个工具。”
我只能在我负责的质量部推行云文档,率先吃到甜头的员工成了“传帮带”的主力军,全公司员工从“抵触”到“依赖”,最终实现全流程无纸化办公。
而今,该公司所有人员均离不开云文档。
2. 从痛点切入:用AI解放重复性劳动
中小医疗器械企业要想顺利推行AI在企业落地,可以考虑从三大场景入手:
人不愿做:如用AI自动化数据录入;
人做不好:如用AI生成周报、PPT;
人不会做:如用AI进行复杂数据分析与预测。
试试看,当你的员工用AI写年终总结,从5小时压缩到30分钟时,一定会直呼“求AI接管全流程!”
3. 管理层示范:从“要我用”到“我要用”
管理者需率先使用AI,并通过实际成果带动团队,是在企业内顺利推行AI落地的另一个好方法。
例如:某CEO用AI头脑风暴1小时生成10个产品方案,团队惊叹后纷纷效仿。
由此可见,AI落地的关键在于“信任传递”,而管理层的示范效应是打破团队抵触心理的“破冰船”。
具体来说,管理者前期可通过二个方法来带动员工使用AI:
拓展思维:用AI辅助创新决策,例如用AI分析过去3年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缺陷数据,定位改进方向;
降本增效:用数据说服团队。例如某企业管理层用AI分析供应链数据,发现某原材料采购成本可降低15%,直接为团队展示“真金白银”的收益。
AI应用——从效 率工具到生存刚需
通过自上而下的推动需与管理层的示范作用结合,而自下而上的试点则能通过解决具体痛点激发员工主动性。
要想企业在AI变革时代不被淘汰,需要要清醒的认识到:
AI不是选择题,而是生死局;不卷技术,就被技术卷。
AI不是加分项,而是生死牌;你抓不住,就只能出局。
AI在中小企业顺利推行的本质是:让员工从“我必须用”转向“我想要用”。